一、导任务,明目标 新课导入,以2003年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事故为例,提及火灾事故的危害性以及地铁火灾对社会的影响程度,指出地铁的防火、消防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作的头等大事。 引导学生回忆学校组织的各类消防安全演习,如宿舍消防演习、教学区域消防演习、常用灭火器的使用等等,回顾常规消防安全教育内容。明确课程目标,从常识走向专业,从自救变为援救。 二、讲原理,学方法 从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入手,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,指明重在“预防”。培训全体员工的消防观念,强化消防安全防范意识,建立一支既懂消防知识和法规,又能步调一致的义务消防队伍是十分必要的。 想要预防火灾,遇到突发情况能够沉着应对,首先要了解火灾的事故规律,提问:火灾的三要素是什么? 与学生互动,吸引学生注意力,讲授第一个知识点——防火措施。 学生回答火灾三要素后,引出防火灭火的原则就来自于三要素。依次介绍防火措施。 第一个防火措施是控制可燃物,它的防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,可以通过限制可燃物数量、使用阻燃材质、加强通风、清除撒漏的易燃可燃物来控制。第二个防火措施是隔绝空气,目的就是破坏助燃条件。在生产中要密闭可燃介质的容器和设备。第三个是清除火源。第四个防火措施是阻止火势蔓延,目的是不让新的燃烧条件形成。(教材132页,表4-7) 掌握了防火措施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?组织学生讨论,总结轨道交通火灾特点。 与学生互动,吸引学生注意力,讲授第二个知识点——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特点。 将学生的弹幕、留言等总结,提炼,引导学生在地铁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火灾现场的物理条件方向思考,指出位于地下这个特点是轨道交通火灾最大的影响因素。因为位于地下,出口较少,客流拥挤,难以辨清方向,导致疏散困难。同时,火灾产生的浓烟、热气浪及大量有毒气体,会不断的刺激人的眼睛、喉咙、呼吸道,浓烟会使得照明系统失效。同时由于地下空间较大,如果火灾发生在隧道内,救援人员的呼吸器使用时长有限,不能长时间在地下工作,受伤乘客位置分散,救援工作进展较慢。同时由于水流降温、高温侵袭,通信系统容易出现瘫痪,这将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度。 三、看直播,学操作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点,常规的灭火器具仅能满足火灾初期或小范围火源的灭火。开展地下区间援救,乘客逃生路线较长,区间环境复杂,对于被困乘客,必须使用消防湿巾或佩戴呼吸器或防毒面具,方能在站务员、消防员引导下安全撤离。 简要介绍常规消防器具,重点介绍正压式呼吸器的使用。 采用直播的形式与学生互动,吸引学生注意力,突出重点,突破难点——掌握消防设备设施使用方法。 开箱展示呼吸器的结构,演示组装过程,边做边解释呼吸器使用步骤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,重点向学生描述穿戴呼吸器的感觉,力求学生能够身临其境。 通过描述穿戴感受,引导学生对消防员这一职业的敬佩,适当融入课程思政,弘扬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忘我战斗的坚毅品质。在课堂直播中激励学生,积极参加疫情结束返校上课后的消防演习,体验真实的消防设备。 四、勤思考,多总结 课程内容可回看,相关消防设备的操作微视频会推送到班级群,由同学们自行回看、总结,将正压式呼吸器的操作过程整理作为课堂作业。 |